青心烏龍
(別名:青心、烏龍、種籽、種茶、軟枝、烏龍、玉叢)樹形稍小屬於開張形,枝葉較密生,葉形長橢圓形,以葉部5~6公分處最闊,葉肉稍厚,質柔軟富彈性,葉色呈濃綠色而富光澤,葉脈色淡明顯凹陷與主脈交角最小平均僅40º左右,幼芽呈紫色。由於製茶品質優異,全省各茶區均有栽培,適合製造包種茶,屬於晚生種。(產期隨海拔與緯度不同而不同,台東鹿野茶區,二月中旬即可採收,名間鄉要到四月中,廬山、霧社四月底,梨山則要到五月底或六月初。
青心烏龍可作出蘭花香、桂花香等「品種香」。在北部坪林茶區稱為「種仔旗」,中部則稱為「烏龍旗」或「凍頂旗」。
青心大冇
(別名:大冇、青心仔、歹種仔) 樹形中等稍橫張性,葉形長橢圓形,葉尖先端凹入,葉片中央部最闊,鋸齒比較銳利,葉肉稍厚帶硬,中肋大稍明顯,側脈則不明顯,葉色呈暗綠色,幼芽肥大而密生茸毛且呈紫紅色,樹勢強,產量高。本品種以桃園、新竹、苗栗等主要產地,適製性廣,屬中生種,是製作白毫烏龍茶的當家品種。
台茶12號(別名:金萱、二十七仔)
母本台農8號+父本硬枝紅心之雜交後裔,試驗代號為2027,茶改場成功育種的排列順序第十二號。於民國70年命名,樹型橫張型,葉橢圓形,葉肉厚,葉色濃綠富光澤,芽綠中帶紫,富茸毛,芽密度高,樹勢強,高產,採摘期長,抗枝枯病。適製包種茶及烏龍茶,屬中生種。金萱的採收量比青心大冇和青心烏龍高百分之二十至五十。
台茶13號(別名:翠玉、十三號仔、二十九仔)
母本硬枝紅心+父本台農80號之雜交後裔,試驗代號為2029,茶改場成功育種的排列順序第十三號。於民國70年命名,除樹型較直立,芽色稍紫,樹勢產量略遜,芽密度較低外,其餘特性與台茶12號相近,適製包種茶及烏龍茶,屬中生種。翠玉的採收量比青心大冇和青心烏龍高百分之二十。
黃柑(別名:白心、白葉)
樹型中等,枝葉密生,葉呈倒卵形,葉基銳先端鈍,反轉度最小,內折度大似柑葉,芽色偏黃,花較多,花瓣特長,皺紋多,花柱最長平均達1.41公分。本品種最早期大量分布於桃園、新竹及苗栗,適合製紅茶,目前因紅茶生產衰退栽培面積銳減。
鐵觀音
樹型稍大,枝條肥大,枝葉著生數少,葉形橢圓形,葉面最為開展,葉肉甚厚富於光澤,鋸齒稍大而不銳利,且中央部以下如同被扭轉呈大波浪狀為其特徵。側脈間隆起呈皺紋狀,幼芽稍帶紅色,收量少。原產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台灣以台北木柵為主產地,屬晚生種。
硬枝紅心(別名:大廣紅心)
樹型稍大,枝葉稍疏,葉形較青心烏龍為大,呈長橢圓狀披針形,鋸齒銳利大小不等,葉肉稍厚,帶光澤質硬,葉色呈紫紅色,幼芽肥大而密生茸毛,呈紫紅色,萌芽期長,樹勢強健,收量居中。目前以台北縣石門鄉為主產地,屬早生種。
大葉烏龍(別名:烏龍種)
樹勢高大,枝條粗,枝葉稍少,葉形長橢圓形,葉肉厚,葉色呈暗綠色,幼芽稍肥大,白毛多,呈淡紅色,樹勢佳,存活率高,生長迅速,收量居中。以台北縣汐止、七堵、石門、深坑、石碇等為主產地,目前栽培面積已逐漸減少,屬早生種。目前少量種在花蓮瑞穗,長的特別好,近年來漸成花東新茶區標榜的特色之一。
四季春(別名:四季仔)
它在木柵茶農「大頭輝」的茶園裡發現,屬早芽種,早春晚冬都生生不息,從不休眠,人稱大頭輝仔種。它是茶園裡自然雜交而成,帶有武夷種的特徵,可能是武夷與青心烏龍或青心大冇的雜交。名間的茶農李彩云,自木柵引種,大量種植;它的生長速度快,產量大,又有早春茶和晚冬茶可採,剛好填補市場空窗期,商品價值高。李彩云將它命名為四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