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3 18:11
鹿谷鄉凍頂烏龍茶聞名海內外,不過,烏龍茶口味逐漸「變質」,日愈走向輕發酵、重清香的現代式,許多消費者懷念古式傳統茶香,鄉公所十一日聘請凍頂10位老師傅展現傳統製茶功夫,培訓年輕茶農,鄉長林光演強調,傳統烏龍茶滋味熟香、喉韻甘醇「卡有底」。
凍頂烏龍茶已是鹿谷鄉最有名的特產,自鄉農會舉辦茶葉比賽迄今 30多年來,已奠定它的「金字招牌」,春、冬兩季茶葉比賽,規模盛大、茶商雲集,是茶界和消費者最受矚目的茶賽。
不過,近年來由消費者的口味改變,逐漸改以輕發酵、重清香為主流,茶農為迎合市場口味,然而,鹿谷鄉茶園多處中低海拔山區,特產不同,有必要引導消費者回歸傳統式的品茗習慣,事實上,有許多消費者和「茶仙」,仍肯定傳統烏龍茶的美味。
林光演表示,地方產業必須有地方特色,鹿谷茶區不能一味追求新式的輕發酵清香茶,傳統烏龍茶滋味熟香、喉韻甘醇、茶湯金黃,品嘗後讓人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泡水也長、茶香耐久卡有底。
鄉公所獲農委會、縣府支持11日起兩天在烏龍茶故鄉凍頂,舉行古式凍頂烏龍茶製茶技術觀摩,聘請製茶都有50、60年歷史的老師傅,展現萎凋、浪菁、發酵、殺菁的傳統茶功夫,吸引50名年輕茶葉見習。
今年已76歲的茶農蘇文彬,14歲起就開始跟隨阿公、父親學習製茶。他說,傳統式烏龍茶萎凋充足、攏茶也夠,茶湯紅度可達40、50度,當茶葉到達殺菁時,其品質已定,後面的製程即是為「文面」而已。
蘇文彬強調,傳統烏龍茶的做法並不限於必須回復過去的大鍋炒鼎、雙腳捻茶球的方式,重要的是萎凋、浪茶、殺菁,簡單的說,過去是「看茶做茶」,茶菁到什麼地步即予以適當調整,這只有依靠經驗傳承了。
來源: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