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吳德亮     2008/10/02      第654期

從荒蕪中逐漸綻放生機的老田寮茶園,卻意外地恢復了原有的自然生態,而名滿天下的東方美人茶賴以「著涎」的小綠葉蟬也因此滿天飛舞,使得所產的茶葉以醉人的蜜香與熟果香獲獎無數。

返台短暫休假的台商友人彭君,儘管遠赴鐵觀音原鄉安溪種茶已有多年,仍念念不忘家鄉老田寮僅存的茶園,邀我無論如何要前往看看。

茶園不大  茶葉屢獲大獎

老田寮?多麼熟悉又遙遠的一個名字,「家鄉的茶園開滿花,媽媽的心肝在天涯」,九○年代膾炙人口的【魯冰花】悠揚主題曲頓時在耳邊響起。儘管改編自客家文壇大老鍾肇政以龍潭為背景的同名小說,電影卻是在一九八九年的老田寮拍攝。生於台灣的魯冰花,總是剛開花就被土壤無情地掩蓋,但「身驅歿入土壤」,卻換來「很香很甘的茶」。座落苗栗縣頭屋鄉的老田寮,由於丘陵地多霧且排水良好,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即已榮登台灣三大名茶之列,也曾是台灣第二大茶區,七○年代茶產量僅次於坪林文山而大於鹿谷凍頂。可惜在明德水庫興建完成後就逐漸荒廢,儘管鄉土味十足的老田寮村改名為明德村,老田寮茶也在當時蔣經國總統關愛的眼神下「賜名」為明德茶力挽狂瀾,仍不敵逐漸被遺忘的命運。今天談起苗栗茶,大家的焦點總是集中在鄰近的頭份、三灣一帶,令人不勝欷噓。

從中山高下頭份交流道轉台十三線,右轉跨越「明德橋」進入蜿蜒的鄉道,「風很輕,茶園邊的一排排相思樹葉微微搖晃著」,熟悉的電影場景逐漸清晰了起來。頭屋過去有個客家味十足的舊名「崁頭屋」,「崁」在客語為「小崖」的意思,崁頭屋就是位於小崖下的聚落,儘管滄海桑田,至今仍清晰可見溪畔的崁形地貌,看倌可千萬別用國語讀出諧音了。潺潺流過的老田寮溪依舊,只是名字早已換成了明德溪,周邊茶園也從早年的上千公頃降至今日的二十公頃,全鄉唯一的茶葉產銷班卻能屢獲大獎,令我頗感好奇。

修養生息  茶園生態恢復

步入門額高懸「隴西堂」的彭家單進式老厝,內部已改為小型茶廠,大廳牆上則掛滿了各項茶葉競賽的特等獎匾額。彭君笑說小時跟隨父母種茶製茶的兄弟,如今大多遠走他鄉另謀發展,反而四十歲出頭、早年未曾吃苦的么弟彭信鈞至今仍堅守家園,並勇奪二○○八年全台椪風茶製茶比賽特等獎,擊敗了原本最被看好的新竹、桃園兩縣,使得苗栗縣產製的東方美人頓時聲名大噪。地方政府雀躍之餘,還特別在台十三線道路旁樹立巨幅看板,讓外來遊客知道「特等茶就在頭屋」,藉此重現過去老田寮茶盛極一時的風光。

相較於台北縣三峽、新竹縣關西等其他茶區,茶園不是被大量種植的檳榔樹所取代,就是被新興的高爾夫球場或大型遊樂場蠶食鯨吞,頭屋的茶園卻多半是自然荒蕪而淹沒在雜草樹叢之間。彭垣榜解釋說,由於當地人口逐漸外流或老化,年輕人不願留守家鄉種茶,茶園才會荒廢大半。至於仍留守茶園崗位的叔伯輩們,也多半抱著「加減作」的無為心態,加上茶價競爭力不敵農藥化肥的飆揚,茶園完全粗放管理,頂多就是除除草,或依循慣例剪枝罷了。不過他也滿懷欣喜地表示,歷經十多年的生息修養,茶園意外地恢復了原有的自然生態:消失多年的白鼻心、領角鴞、藍鵲等稀有野生動物都回來了,仲夏夜晚也重現螢火蟲晶瑩閃爍的畫面。

小綠葉禪  造就東方美人

我走進剛剛修剪過的茶園,周遭不時可見白頭翁、五色鳥、喜鵲等鳥類的蹤影,更意外地在茶樹叢中發現完整的鳥巢,令人驚喜。

尤其讓我格外興奮的是,近年由於台灣氣候環境急遽變遷,加上各地茶農大量使用農藥的結果,讓名滿天下的東方美人茶,賴以「著涎」的小綠葉蟬數量銳減;好幾年夏天我帶領學生前往茶園拍攝小綠葉蟬,總要花上半天才能覓得一隻,以往漫天飛舞的景象不再。頭屋茶園卻是唯一可以發現電影場景中小綠葉蟬披著青綠舞衣跳躍的畫面。正如鍾肇政原著中所描繪的「那是青色的小蟲兒,小得還不夠教一隻小雛雞需要仰起脖子眨著眼兒才吞得下,而本領卻著實厲害,厲害得足夠叫一個壯健的農人頓足捶胸、束手無策」。

腦海中瞬間浮現【魯冰花】的電影情節:美術老師為了讓主角阿明參加繪畫比賽,不惜帶領全班小朋友到古家茶園幫忙抓茶蟲,卻換來鄉長(陳松勇飾)的譏笑「茶蟲不噴灑農藥,怎麼抓得完呢」?

沒錯,專門吸食茶樹嫩葉汁液的小綠葉蟬,曾是台灣茶農的心頭大恨,不過今天的身價可大大不同了。儘管慘遭蟲吻(客語稱著涎)後的茶葉會枯萎變黃,但節儉的客家鄉親卻不甘丟棄,以重萎凋、重攪拌以及高達六五%以上的重發酵手法,成就了今天台灣獨有的茶品「白毫烏龍」,以醉人的蜜香與熟果香,贏得今日市場上所向披靡的「東方美人」封號。

琥珀茶湯  椪風茶氣味佳

有別於新竹縣的「膨風茶」名稱,今天苗栗縣政府已將頭屋、頭份、三灣一帶所生產的福壽茶白毫烏龍茶東方美人茶等同型茶,統稱為「苗栗椪風茶」。至於明德茶、仙山茶、龍鳳茶、巖茶等同類型的半球形包種茶,則統稱為「苗栗烏龍茶」。

彭信鈞取出他獲獎的椪風茶與我分享,茶湯呈琥珀色帶紅,具有濃厚的熟果香味與蜂蜜氣味。熟果著涎的蜜香在舌尖輕轉舞動,飽滿的風韻在喉頭直入丹田,讓我頓時暑意全消。

傳承祖父與父親的製茶技術,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經驗的彭信鈞表示,製茶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日光萎凋,攪拌過程更要控制得宜。他說老田寮的春天以製作綠茶、包種茶為主;夏天則為東方美人與紅茶,品質較差的則製成「半頭青」;秋冬則為包種與少量的東方美人。順境而活、順著茶性而製茶,儘管收入不高,卻能苦中作樂、換得時間多陪家人,那種快樂不是竟日忙碌操勞的都市人可以想像的。

精緻農業  獲獎記錄不斷 

頭屋唯一的茶葉產銷班班長余金星則表示,頭屋鄉種茶面積雖然大大不如以往,目前班員也僅有十五位,卻能不斷朝向精緻農業轉型,獲獎記錄不斷。茶園環抱的余家老茶廠,至今仍高聳著數十年歷史的大煙囪,廠內也保留了以磚頭砌成、以重油或瓦斯為燃料的的古老殺菁機,以及數台英國薩克遜式大型揉捻機,余爸爸驕傲地表示,那些都是台灣光復初期,締造台灣茶葉外銷奇蹟的英雄。

廠內還有一座我從未見過、外觀像是預拌混泥土機的「橄欖桶球機」,余金星解釋說,七○年代台灣茶業剛剛邁向「半機械化」,頭屋即以橄欖桶揉捻出來的桶球,或稱「球茶」而風靡全台,製成的茶葉外觀呈膨鬆的球型,比今天經「熱團揉」工序製成的半球形烏龍茶略為膨鬆,又比條形包種茶稍為緊結些。

目前老田寮茶區所種植的茶樹品種,以青心大冇最多,黃心柑仔次之。海拔僅有三百公尺的老田寮,以青心大冇製成的綠茶,竟然帶有高山茶才有的蛋白韻以及濃郁的綠豆香,讓一旁趕來收茶的資深茶商也嘖嘖稱奇。

新台灣新聞週刊 - 老田寮出好茶 東方美人醉香甜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a Guru 的頭像
Tea Guru

Cha Thé Tea

Tea Gur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