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黃大祐

茶農王有里位於台北縣坪林鄉的有機茶園,是目前坪林鄉唯一的有機茶農,自成一區不與其他農地相連,種植文山包種茶。攝影/黃大祐 一階階往上盡是一片綠意盎然的茶樹,陰雨天雲霧繚繞在丘陵的高低起伏中,將樹梢剪枝後抽的新芽染得一片白茫茫;煙雨迷濛中生長的便是北縣坪林鄉有名的文山包種茶。

親情啟發 棄化肥轉有機

 三代一百多年都住在坪林鄉,祖傳的茶園現在由第三代的王有里接手。在丘陵起伏和一片鬱鬱蔥蔥梯田的坪林鄉,他和妻子是目前坪林鄉唯一的有機茶農,靠著兩人的棉薄之力,今年冬天他們將賣出第三千斤的有機文山包種茶。

 生活簡樸,王有里家中只有簡單的家具和農具,自己種茶,茶具卻也是拿碗碟湊合著用。問起是否能靠著有機茶「賺大錢」,王有里似乎不敢奢想,雖然家中的經濟能夠維持溫飽,富裕的生活卻從來不是他轉種有機茶的目標。

 十七年前,十九歲的弟弟在使用農藥時不幸中毒喪生,讓茶農王有里在悲傷之際決心不再碰這個奪走親人性命的殺手。

 之後王有里決定放棄以化學肥料與農藥的「慣行」耕作方式,試著以祖傳的自然農法耕作,不願和化學肥料妥協的結果,隔年就遭遇茶賣不出去的窘境。

有機路坎坷-蟲蟲危機

攝影/黃大祐

攝影/黃大祐

 適逢當時農委會推行的有機產業計畫,王有里加入農委會有機驗證輔導。開著自己的小發財車到外地參加講習,也和來茶園驗證的輔導員討論耕作問題。踩著膠底雨鞋,穿帶著斗笠和防風外套,在冰冷的冬雨天王有里偶爾還是必須到二公頃的茶園中抓蟲、巡視,他自己也明白有機轉型絕對是條坎坷之路。

 種植有機作物的土地需要和使用化肥的土地隔開,以免受到農藥擴散的影響。王有里的茶園在丘陵間自成一區,順利地通過了土地轉型的環境標準。而到了第二年停用殺蟲劑的衝擊開始發酵,「產量在降,害蟲數量卻在增加。」王有里回憶道。茶園中可供採收的嫩葉被蟲咬的坑坑洞洞,專吃嫩芽的害蟲將老茶樹當做自己的家。

 不使用殺蟲劑,靠著王有里和妻子的兩雙手,將一隻一隻藏在嫩葉後頭的茶?、茶角盲椿象抓下來。至於其他小蟲「就用電蚊拍慢慢揮啦!」王有里說著自己都覺得有趣。

 為了抓蟲王有里也有自己的一套,將以往噴農藥的馬達,接上粗水管改裝成有如吸塵器般的「吸蟲器」,如同無底洞般無情地吞噬蟲類的生命,茶園中大小蟲全都難逃這部殺手機器的魔掌。這項發明讓王有里很自豪想去申請專利,在他看到網袋裡小昆蟲身軀、翅膀的血肉糢糊,一股悲憫之心使他打消了念頭。

 「現在我都不管了,隨它們去吃吧!」王有里說。

 之後王有里錯開了茶葉剪枝與蟲害的生長周期,當害蟲準備開始啃食茶葉時,冒出的新芽也差不多可以著手準備採收了。這套「剪枝法」也是目前有機茶農減少損失最有效的做法。

轉作路坎坷-成本過高

攝影/黃大祐

攝影/黃大祐

 而在在鄰近茶農的眼中,需要大量時間和高額的轉型成本,王有里的「有機夢」似乎遙不可及,白費力氣。「鄰居提到那些,都說太麻煩、龜毛啦,而且不一定賺錢。」王有里說。

 台灣目前由農委會管轄的有機農產品驗證單位共有四家,王有里參加的便是其中輔導台灣近半數有機農地的「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農友想要透過有機驗證改種,必須向驗證單位提出驗證申請,由驗證單位配給專門的輔導員輔導轉型。土地則需經過空氣、水源和地理位置的環境審核,水、土等重金屬檢驗和作物定期抽檢,以及長達三年的轉型期才算轉型成功,拿到真正的有機認證商標。

 「冗長繁瑣的認證程序、嚴格的土地環境標準、以及時間、耐心和毅力,這些對農友而言都是一大考驗。」慈心有機輔導員黃國洲說。

 種植有機茶耗時費工,光是除草就得多花幾天的時間,農友也必須在耕作履歷上詳細紀錄每日田間活動,以及採收日期、銷售數量,以便驗證單位與查驗員檢查農地以及核對產銷數量,這份工作讓不少農友叫苦連天。「作物都顧不好了哪有時間做紀錄?」、「紀錄的筆簡直比鋤頭還重。」不少不喜寫字和紀錄的人常對黃國洲有類似的抱怨。

前幾年也同樣在坪林鄉種植有機茶的詹儒王,在轉型成功後一年卻因不敷成本放棄了有機耕作,改回了原有的慣行農法。「蟲吃剩了才是我們的阿,茶農的生活就靠茶葉,同樣是產茶,有機茶的產量卻少了三分之二。」詹儒王說。

詹儒王表示,一斤賣兩千台幣的有機茶,生產成本往往在兩千以上,所以當然沒有人要做虧本的生意。而一般茶葉五到六百元的成本卻只需有機茶的四分之一。

有機土地使用的有機肥,需要買十包才抵得上一包化肥的肥力,加上養分釋放的速度又比化肥慢一週左右,使茶葉生長緩慢。此外停用殺蟲劑後增加的病蟲害對茶樹更是雪上加霜。「開始轉型二到三年正是最難敖的時候。」已通過驗證的王有里說。

之前的顧客常要靠親友幫忙介紹,有時經濟拮据還得靠親友或熟客預付的茶款,才有錢買有機肥料和應付生活開銷。「種的多我賣不出去,種的少我也無法過生活。」王有里說。

「有機真的不好做!」黃國洲對此也有很深的感觸。「每年舉辦的有許多在轉形期退出驗證的農友,一半的人因為無法配合驗證的繁雜要求,另一半則是來自虧本的經濟壓力,撐不下去了。有機驗證說明會,每次大概有一百個人參加,其中只有十個人會提出申請,最後剩下一個人能夠通過。」黃國洲說。百分之一的「有機農友誕生率」,以及冗長的查驗流程讓不少農友放棄驗證的漫漫長路。翻開通過認證的農友通訊錄,裡頭200多位農友都是慈心驗證工作12年來碩果僅存的人。

轉型期間的茶既不能稱為有機茶,茶葉外觀和口感也會下降,一有不慎更可能血本無歸。對一步一腳印才有微薄收入的茶農而言,驗證的每一項要求都如同道道嚴苛的考驗,更有可能成為一條賠掉畢生心血的不歸路。

行銷困境待突破 有機茶具潛力

 有機茶農也常面臨辛苦種出的茶葉賣不出去的困境,茶農常苦於為自己「高不成低不就」的產品地位向消費者解釋解釋許久。詹儒王也曾有介紹了半天,消費者卻因沒有認證標章掉頭就走的經驗。而在茶葉轉型成功後,除了靠自己賣,很難另外找到銷售管道,中盤商也因有機茶量少以及狀況不明的市場,不敢向茶農收購。

 目前台灣種植有機茶的大廠商多靠「產銷一元化」自行包裝銷售打出知名度,怕的也是遭到經銷商將其和一般茶葉混合銷售,打亂了有機茶廠的信譽和茶的品質與口碑。

 位在南投魚池鄉的日月老茶廠,是台灣唯一通過有機紅茶驗證的產地,一棵棵茶樹生長在四公頃大的梯田,每年大約產出一萬多斤的有機紅茶。這裡的茶品也成為南投日月潭之外旅遊業者的強打路線。

 有機土地種出的有機茶,散發著一股更原始的清香,成為許多觀光客和外國人指名購買的對象。「有機茶的第一泡特別好喝,而一般茶第一泡卻只能拿來洗杯子。」日月老茶廠廠長吳森林說。

 土地轉行後種出的有機茶,散發著一股更原始的清香,成為許多觀光客和外國人指名購買的對象。「有機茶的第一泡特別好喝,一般茶第一泡卻只能拿來洗杯子。」吳森林說。

 「有機茶葉絕對有潛力成為台灣茶產業未來的趨勢。」吳森林更是接著一語道破。

 產量少、價格高、消費基層不夠是台灣目前有機茶和整體產業的困境,每顆醜醜的作物,背後卻都包含了農友辛苦的血汗和轉型的經濟虧損,許多無法負擔赤字的農友也因此放棄有機耕作,使得有機市場無法快速發展。吳森林表示,「消費者的心態決定他會買什麼樣的商品,有機市場要成長,消費者也必須暸解有機農業生態保育的理念。」

 消費者購買有機產品正是市場和農人堅持的關鍵,商品賣得出去,作物品質自然隨著時間與經驗好轉,能夠達到「普及」與「廉價」,才是未來有機市場成熟的指標。

 而目前市面上的有機標章共有四種,恐怕將造成消費者選擇上的困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林景琪表示,目前農委會發給多種有機認證標章容易讓消費者眼花撩亂,更別說辨識真偽了。最好的方法是能夠合併成一種,才能讓消費者有效地辨識。「許多消費者買到了有機茶,卻常懷疑它是不是真的。」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農務課長黃協門表示。

標章種類雖多,事實上驗證單位發給農友有機標章,如同戶政事務所的新生兒出生登記,如同每顆有機作物的「身份證」。農友在每年都需接受有機操作的定期追查,才能購買符合其產銷數量的標章,這項做法能防止過多的有機商標遭到濫用、轉賣。定期追查沒通過,驗證單位可以沒收標章,保障消費者的利益。

消基會林景琪也呼籲,在傳統市場或流動攤販購買有機商品需多留意,如果購買到仿冒的商品很難追查來源,消費者最好是購買附有生產履歷的產品。

目前市面上日本的精緻農產品在高級超市要價上千,也許能成為台灣起步中的有機茶提供一個借鏡。與慣行農法的茶葉比較,有機茶葉的產量少僅能供內銷,無法打入外國市場。吳森林表示,台灣的有機茶產要增加,只靠民間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多靠政府輔導,「讓大家一起來種。」
「有機茶絕對有潛力能夠打入國際市場。」吳森林說。種的人要更多,唯有更多的產量與更好的品質才有機會打開外銷市場。現在產業需要有更多的「王有里」。

之前茶葉靠著自產自銷的王有里,在拿到有機驗證標章後找到了願意合作的台北里仁有機商店,他的文山包種茶總算找到一條生路,年產一百多斤的茶葉已經賣的供不應求。

「不用藥也能種茶,不增產也能生活」,王有里撐過土地轉型的辛勞,茶園也在他的腳踏實地下開墾出了一片生機。台北樹蛙、兔子和穿山甲、野生動物,都是常出現在茶園中的遊客,台灣藍鵲也在茶園旁的樹上築巢,除草時王有里通常刻意留下一小塊綠地給兔子,「看到這些小動物就會讓我很想好好照顧牠們。」王有里就像是這群動物的保母。

 不使用化學農藥的有機耕作也保護了水源地的清靜和農人的健康,王有里的茶園就像是為有機農業「恢復生態」的理念誕生的小世界。不同於一般茶園裸露的表土,王有里的茶樹下方竟還有著一片綠茸茸的青草,象徵茶園中旺盛的生命力。

 夜晚,坪林山區的梯田中王有里的茶園是唯一看的見螢火蟲一明一滅閃耀的地方,這也是停用化學農藥之後才能保下的昆蟲樂土,吸引了不少人都市人來這裡尋訪他們的童年記憶。(本期專題感謝政大新聞系提供)

政大菁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 Gur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