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國生産了102萬噸茶葉(中國統計局數字)。這是首次超越印度成為世界最大的茶葉生産國家。與此同時,國内消費量創歷史紀録達到66萬噸,盡管受到嚴格的日本和歐盟農藥殘留(最大殘留限制)、人民幣升值和生産成本上升的影響,出口顯示邊際成長了28.7萬噸。
在這巨大的國内市場内,主流仍舊是緑茶,大约占領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烏龍茶、普洱茶保持上升,而茉莉茶和紅茶持續緩慢下降,在2%的邊緣挣扎。松散采購一直是老年人和低收入群體根生蒂固的習慣,他們要麽“眼見為實”,要麽是簡單的價格意識。但是,隨着越來越多的包裝産品和更大範圍的選擇,例如消費者能够從超市貨架上隨意采購大批商品。包裝茶葉(美味茶葉或茶袋)受惠于健康意識,深受城市内富裕的年輕人喜愛,他們要求質量、品牌和感知的産品印象。他們也熱衷于有機茶和傳統茶葉(例如,草藥茶、伯爵茶、錫金茶)。RTD茶目標定位于更加年輕的喝罐裝飲料長大的一代。夏季RDT茶消費達到峰值,越來越多女性加强了體重管理意識。在公共假日特別是中國新年,禮品包裝茶葉銷得樂翻天。
喝茶偏好明顯地受到地域影響。北京和周圍北部地區是茉莉茶的市場。在過去,北部地區居民選擇味道芬芳茉莉茶原因是壓制水質難聞的氣味。
上海位于揚子江畔,是中國最為重要的城市。其茶葉市場發展迅速,每年人居消費1,000克。根據上海茶葉委員會介紹,80%的城市居民喝茶葉。在出租車裏看見駕駛員放杯茶喝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茶是人們解渴的飲料,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好處。
距離上海200公里的城市杭州市浙江省省會–中國最大的緑茶生産地。2006年,浙江精品緑茶産量達到50,000噸,占全國37.24%的總産量。杭州還是緑茶城市,茶葉愛好者群衆基礎廣泛(只有9%的人説自己不喝茶)。杭州被許多精品茶葉環抱,茶葉愛好者更加關心茶葉的味道,與上海茶葉愛好者相比,他們不太關心茶葉的外表。新春緑茶是他們必買商品。除了不出産在浙江的烏龍茶外,來自其他省份的茶葉很難滲透杭州市場。普洱茶在這裏遭到冷遇,消費者習慣了新春新鮮的氣息,不喜歡普洱茶的味道。
南部更遠地區,在珠江三角洲,那裏的土壤和氣候更加適合于烏龍茶的生長,那裏有中國兩個主要出産烏龍茶的省份廣東和福建。炎熱潮濕的氣候,加上長期形成的鬥茶風俗,使得那裏的茶葉消費非常發達。
盡管廣東茶葉品種繁多,緑茶的銷售仍然較弱。相反,普洱茶占據主要的份額:在廣東芳村茶葉市場(中國南部最大的茶葉市場)幾乎每個擹位都銷售普洱茶。60%以上的國家普洱茶交易在廣東市場。據估計超過100,000噸的普洱茶庫存落在地區的收藏家手中。
2006年中國進口3,295噸茶葉,比前年相比上升了17.5%。主要的進口國是斯裏蘭卡809噸。通過有效的市場,錫金茶現在最好品質的茶葉,它被認為是時髦和國外風情飲料的像徵。
2006年出口没有國内市場那様振奮人心。盡管出口質量穩步上升,還是有來自進口商和中國貿易商兩方面的抱怨。商務部(MOC)下屬茶葉委員會正在研究實際方法來解决問題。
- Mar 10 Mon 2008 19:30
中國國內茶葉市場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