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吳雨潔/專題報導】2008.07.08 05:32 am
前言珍珠奶茶、罐裝茶飲、台式日本料理、台式烘焙西點,都是Made in Taiwan,不會太考究原汁原味,卻融入台灣人在地的熱情與人文精神,從許多飲食的面相,展現出台灣人在美食文化上的包容性與創造力,本報將陸續介紹給讀者。
台灣茶飲已經跳升到進化的境界。台灣人把傳統老人茶變成飲茶文化,還加進各地文化風味,演變出獨一無二的新方向,進而行銷全世界。
中國人喝茶五千年,老祖宗藉著泡茶消磨時間,找到人生的智慧,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茶變成隨手可得的便利商品。其實速食茶飲概念來自美國,就像即溶咖啡,是講究效率、方便的美式作風,因為老美覺得泡茶、倒茶渣太浪費時間。而大多數美國人喜歡冰茶,便逐漸演變出冷藏罐裝茶。
珍珠奶茶是Made in Taiwan的代表產品。這杯二十公升的超大珍珠奶茶,可供數十人飲用。圖/本報資料照片
太古可口可樂董事凱林說,台灣是個特殊的飲料市場,在美國、澳洲,商店冰箱內都是黑鴉鴉的一片碳酸飲料。日本雖然選擇多,但都是不同品種的單品茶。台灣最特別,能把意想不到的東西組合、變化。
珍珠奶茶 輕鬆茶文化
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以台灣名產珍珠奶茶為例,它不像日本茶道的講究,也不像香港人每天早上喝茶配茶點。別的國家喝茶,都有既定的模式,不會再往上走了,但台灣人喝茶又放鬆了點,因此「把茶品嘗的味感,帶到更高的層次。」
茶加盟店 印墨也注意
珍珠奶茶也是台灣茶創意跨足國際的成功例子,休閒小站海外部表示,除了前進香港,已經吸引印度、墨西哥等市場注意,也和杜拜當地的購物中心簽約,大陸今年預計開設五、六十家分店,有些是靠華僑介紹給當地人。去年供應給加盟商的原料約有五千萬台幣,海外市場明顯成長。
包裝飲料 茶商機近半
台灣茶飲市場口味多元、百家爭鳴,地道原味、創新口感都有死忠消費者。記者陳立凱/攝影
包裝飲料市場方面,每年五百多億的商機,茶類營業額占了近五成,高達兩百三十多億元。現泡外帶飲料店也在去年的不景氣環境逆勢成長,店家破二萬家,甚至比超商家數多一倍,成為國內密度最高的零售業。
擁有休閒小站、QK咖啡、鮮芋仙等品牌的休閒國聯集團總經理特助鄭瑤中分析,飲料門檻低、毛利高,加入的人當然多。競爭激烈,反而激發出更多創意。
舊茶加料 海尼根入列
歇腳亭副總葉心綺表示,近幾年,茶飲的潮流多是舊的基底茶配新的原物料;冰淇淋加紅茶、海尼根搭綠茶等。紅、綠、烏龍等基底茶,一來消費者熟悉味道,二來搭配的穩定度也高,例如人氣居高不下的梅子綠茶、百香綠茶、玫瑰清茶等。
健康復古 冬瓜+仙草
古早味變時尚也是茶飲新趨勢。黑松總經理范鋒明說,今年茶飲除了健康訴求,調配復古味也是重點。像檸檬冬瓜、拿鐵仙草凍,用紅茶牛奶加入早期傳統的甜點仙草等,都是成功的創意搭配。
複方茶飲 三秒定勝負
對不喜歡天馬行空口味的消費者,業者便用兩種基底茶配成複方茶飲。味全「百年茶莊鑑賞茶」用烏龍茶與四季春兩款茶葉沖泡,使茶韻接近綠茶,又帶著淡淡的蘭花香,「入口三秒決定輸贏」,簡單的茶飲更強調回甘口感。
聆聽消費者的需求,也會有難以想像的創意。鮮芋仙「小芋圓冬瓜鮮奶霜」的誕生,是因為芋圓必須用湯匙吃,邊辦公邊吃,實在不方便;而芋頭份量都很大,女生吃可能影響儀容。因此把大甲芋頭做成直徑零點七公分的迷你芋圓,比珍珠粉圓還小,再放進飲料中用吸管喝,顛覆了飲料甜品的想像。
歇腳亭曾經嘗試將很受女性喜愛的水蜜桃茶做各種搭配,卻發現單品味道極佳,但加上別的原料,喝起來就是不順口。畢竟,茶飲除了創意、噱頭外,最重要的仍是好喝,才會有市場。
【2008/07/08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