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墨農(註 1)向余道閔汶水(註 2)茶不置口(註 3)。戊寅九月至留都(註 4),抵岸,即訪閔汶水於桃葉渡(註 5)。日晡,汶水他出;遲(註 6)其歸,乃婆娑(註 7)一老。方敘話,遽起曰:「杖忘某所。」又去。余曰:「今日豈可空去?」遲之又久,汶水返,更定(註 8)矣。睨(註 9)余曰:「客尚在耶?客在奚為(註 10)者?」余曰:「慕汶老久,今日不暢飲汶老茶,決不去。」
汶水喜,自起當罏(註 11),茶旋煮,速如風雨。導至一室,明窗淨几,荊溪(註 12)壺、成宣(註 13)窯、瓷甌(註 14)十餘種,皆精絕。燈下視茶色,與瓷甌無別,而香氣逼人。余叫絕。余問汶水曰:「此茶何產?」汶水曰:「閬苑(註 15)茶也。」余再啜之,曰:「莫紿(註 16)余,是閬苑製法而味不似。」汶水匿笑(註 17)曰:「客知是何產?」余再啜之,曰:「何其似羅岕(註 18)甚也。」汶水吐舌曰:「奇,奇!」余問:「水何水?」曰:「惠泉(註 19)。」余又曰:「莫紿余,惠泉走千里,水勞而圭角不動,何也?」汶水曰:「不復敢隱。其取惠水,必淘井,靜夜候新泉至,旋汲之,山石磊磊(註 20)藉(註 21)甕底,舟非風則勿行,故水不生磊;即尋常惠水,猶遜一頭地,況他水耶!」又吐舌曰:「奇,奇!」言未畢,汶水去。少頃,持一壺滿斟余,曰:「客啜此。」余曰:「香撲烈,味甚渾厚,此春茶耶,向瀹(註 22)者的是秋採。」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賞鑒者無客比。」遂定交。

註 釋
1. 周墨農——張岱的好友,字又龍。
2. 閔汶水!即閔老子,字汶水,南京人,精於品茶,後與張岱成為茶
中知己。
3. 不置口——不絕口。
4. 留都——古時遷都之後稱舊都為留都。明代自成祖遷往北京後,即
稱南京為留都。
5. 桃葉渡——古渡口名,在今江蘇省江寧城,秦淮河與青溪會合處。
6. 遲——等候。
7. 婆娑——衰老的樣子。庾信枯樹賦:「此樹婆娑,生意盡矣。」

8. 更定——夜裡起更的時候。約相當於晚間八時至十時。
9. 睨——音ㄋㄧˋ,斜視。
10. 奚為——何為,為了什麼。
11. 當鱸——本義指賣酒,在此則指生火煮茶。
12. 荊溪——古地名,在今江蘇省宜昌縣。
13. 成宣窯——疑指成窯、宣窯,皆係明代所出之瓷器,質地精緻細巧。窯音ㄧㄠˊ,指陶瓷器。
14. 甌——指小盆或盂。
15. 閬苑——苑名,在四川省閬中縣西故城內。
16. 紿——欺騙。

17. 匿笑——竊笑。
18. 羅岕——地名。
19. 惠泉,即慧泉,在江蘇無錫惠山第一峰白石塢下,有上中下三池。上池形圓味甘,水中含鉛鍚質甚多,以錢投之,能旋轉久而不下。唐陸羽以此為天下第二泉。附近居民,多以泉釀酒,頗清洌。
20. 磊磊——石頭很多的樣子。
21. 藉——鋪。
22. 向瀹——方才所煮的茶。向,前不久,猶言方才。瀹音ㄧㄠˋ,以湯煮物。

賞 析
中國人是一個愛好飲茶的民族。「茶餘飯後」一詞,代表了茶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茶餘酒後」,則又象徵茶具有相當浪漫風雅的意味。在中國的飲食文明中,茶,幾乎可以算是最溫和而清芬的一種褻術了。大概,沒有一個中國人,是沒有飲過茶的吧?
而中國過去古老的農業杜會中,那種從容悠閒的生活方式,使得人們不僅愛飲茶,而且喜歡品茶,不僅品茶,而且極其講究以茶為中心、圍繞著茶的種種客觀條件,諸如:烹茶的泉水是否清洌?盛茶的器皿是否精緻?飲茶的環境、氣氛是否適宜?以及茶友是否高雅不俗等等。因此,飲茶,似乎不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簡直是一門學問、一種藝術了。
張岱,是一個精於品茶的人,他和茶友閔汶水的訂交,是因飲茶而起,過程十分曲折有趣。這篇小品,便是他對於這個真實故事的記錄。我們從中不僅可以了解,一分篤厚真誠的情誼,是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上,同時,也可以窺見古人講究品茶的一斑。
關於張岱記錄他與閔汶水訂交的文章,一共有兩篇:一是<茶史序>,收在《瑯嬛文集》中;一是<閔老子茶>,收在《陶庵夢憶》裡,前者較後者的記錄為詳。根據<茶史序>,閔汶水飲茶的歷史,已有半個世紀。由於周墨農推介的關係,他和張岱兩人,互相慕名已久,卻始終緣慳一面。在張岱到留都南京前,閔汶水已經主動拜訪過張岱一次,可是,兩人並未碰面,張岱一直引為憾事。所以上這回他有機會至南京一趟,「抵岸即訪閉汶水於桃葉渡」,那種迫不及待的興奮,足見拜訪閔汶水的念頭,在他心中實已醞釀許久了。
然而,這依然是好事多磨的一次。張岱到閔家時,汶老並不在,好不容易等他回來了,卻因不知來客就是張岱,而又藉故以拿拐杖為由,匆匆離去。張岱從日晡等到起更時分,抱定了「今日不暢飲汶老茶,決不去」的決心;這分精誠,終於感動了故意為難、試探他的閔汶水。爽快的汶老,在大喜之下,立刻就去生火煮茶,「速如風雨」,手法的乾淨俐落,已經顯示出他對此道的不凡。
然後,閔汶水把張岱引進一個窗明几淨、陳列著各式精美茶具的茶室中,名為請張岱飲茶,實則是藉機考驗這位不知其底細的生客。以下,遂演出了一段精彩絕倫的訂交經過。我們從這段短短的文字中,可以大致窺見古人講究飲茶的一斑:他們能以味覺辨別泉水的水質、茶
葉的產地、在哪個季節摘採的?以哪種方法焙製的?實在有點近乎神奇。而品茶時,又講究要在窗明几淨的茶室中、要使用細緻精美的瓷器茶具;甚至煮茶的水,都要千辛萬苦地汲自名泉,仔細地加以過濾後,再千方百計地用船運回來。那種講究的程度,實在是令生活在 20 世紀的今日、以自來水泡茶、以玻璃杯啜飲,隨時都可一杯在手的人,歎為觀止的。
閔汶水幾度考驗張岱,都未曾難倒這個愛茶、且精於品茶的高手,驚喜歎賞之餘,不禁大笑。<茶史序>在記錄這部分的情節時,是這樣說的:「老子大笑曰:『余年七十,精飲事五十餘年,未嘗見客之賞鑒如此之精也;五十年知己,無出客右,豈周又老(按:即周墨農)諄諄向余道山陰(按:張岱故鄉)有張宗老者,得非客乎?』余又大笑,遂相好如平生歡,飲啜無虛日。」所謂「不打不相識」,在長期的尋覓、期待以後,兩個雅愛品茶的人,終於在莫逆於心的歡笑聲中,發現了對方,而相互成為知己,那分情誼,也實在和茶一般,同樣是盈溢著耐人尋味的清芬的。
前文已經說過,這篇小品選自《陶庵夢憶》,那麼《陶庵夢憶》是什麼性質的一本書呢?《陶庵夢憶》,是一個生活藝術家的回憶錄,是張岱晚年的作品,書中所記錄的,全是他對自己年輕時代,在太平盛世中,所度過的種種快樂時光的回憶。
從《夢憶》中所描寫的風土民情看來,我們可以發現,張岱的故鄉浙江山陰,正是繁華富庶的江南,而他少年所處的時代,也正是一個歌舞昇平的太干盛世;再加上他生長在一個浪漫氣息濃厚的家庭,祖、父兩代,都以重視生活藝術為傳統,影響所及,遂使張岱成為一個更率真浪漫、對生活藝術更為講究的人了。
他曾在<自為墓誌銘>中,如此自述:一少為紈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為、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圓、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構虐、書蠹詩魔。」可見他真是一個十足的富家子弟,生活奢侈,態度浪漫。
可是,到了晚年,由於明室已經不存,清朝統治了天下,太平歲月的繁華靡麗,猶如過眼煙雲;國破家亡的悲痛,再加上人生體驗的豐富,以及心境的趨向穩定、成熟,遂使他脫胎換骨地變了,變成另外一個人。明朝的覆亡,可說是他生命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捩點。從此,他隱居在浙江嵊縣的剡溪山中,刻苦自勵,過著清修儉樸、幾近於苦行僧似的生活。《陶庵夢憶》便是他這個時期,隱居山中的作品。
在書中,張岱回憶往事,重溫舊夢,等於把過去的生命,再重新活過一次,所不同的是:過去,他只是享受、欣賞人生,而現在,他已懂得站在一個更寬更廣的角度去包容、分析,去同情、了解這個憂傷而不完美的人間世了。因此,全書中,並無半點牢騷怨悔之言,也無任何淒楚激越之語,有的只是一種淡若輕煙、溫柔敦厚的傷感。這種若有若無的傷感意味,昇華了張岱的人生境界,也成就了《夢億》的藝術償值。
《夢憶》全書共計 8 卷,收錄了 123 則剪裁精當的小品文,雋永清新,是很值得一讀的一本好書。

時報悅讀網:時報出版網路書店:閒情逸趣(XJ0007)──明清小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 Gur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