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洪榕/嘉義縣報導】
四面環山、風景優美的烏龍茶園。﹝攝影\洪榕﹞
台灣茶歷史悠久,早在一百多年前,台灣烏龍茶就揚名國際,廣受世界各國的好評,更享有「福爾摩沙烏龍茶」的美譽。
台灣大多都是半發酵茶,早期以烏龍茶最為知名,產量是佔全球的二分之一,後又有北部的鐵觀音、文山包種茶,新竹東方美人茶更是大受歐美人士的喜愛。
「烏龍茶籽」自先人從唐山移民到台灣一起帶過來,種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從茶延伸的經濟與文化,自今一直深深的影響台灣社會,也與台灣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台灣烏龍茶早期種植於平地,茶葉的烘焙方式以重焙火,後慢慢的開始嘗試種於高海拔的山區,高山烏龍培育成功,製茶方式以輕焙火為主,茶湯是蜜黃色,味道清香高雅、入喉甜淡回甘,在台灣市場上頗受年輕一代歡迎,因此台灣烏龍茶漸漸的走出了「老人茶」的印象,開啟了年輕市場的新紀元。
嘉義梅山鄉是台灣最早開發的高山茶區,一九七五年至「鹿谷凍頂」學習種、製茶,回到「梅山龍眼林」種下台灣高山茶的重要歷史時刻,至今已二十多年,現嘉義梅山鄉太平山以東有七個村莊都是種植茶葉,品種百分之七十種植青心烏龍、百分之三十是金萱茶,種植海拔八百到一千三百公尺,面積一千兩百公頃,年產量為二十四萬公斤,以冬、春季茶的品質與價格最好,主要為內銷台灣本島市場,是當地農民主要經濟來源。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