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白毛猴為歷史名茶,屬緑茶類。創制于民國初。原産地為政和縣,它以外形條索粗壯卷曲,白毫顯現,猶如毛猴静伏而得名。内質毫香鮮爽純正,滋味醇和微甘,湯水清緑泛黄,葉底嫩緑、完整、匀净、無雜。

白毛猴制法介于緑、白茶之間,當地亦俗稱“白緑”。采制工兿中成茶外形重“保毫”與“做形”,内質着重萎凋適度,使戌品茶香清味醇。

采摘要事先在春茶前期,選擇壯齡的政大茶園,于清明後采其肥壯的1芽2、3葉嫩梢(不采對夾葉),切忌損傷芽葉,盡量保持完整。

萎凋采回鮮芽葉在微弱陽光下進行復式萎凋或直接用室内萎凋,薄擹于竹席或水篩上,歷時很長,需16~18小時,使芽葉中多酚類進行部分酶性氧化,除去苦澀味,萎凋至水分失重25%~30%之時,葉色轉暗緑,梗皮皺縮,白毫顯露,毫毛如銀,葉質柔軟如棉,梗折不脆斷為適度,過度易紅變,不足則葉多青緑,失去傳統風格,影響質量。

殺青殺青鍋温掌握在140~150度,先揚炒後悶炒,炒至葉色轉青,梗帶青黄,手握芽葉柔軟,散發青香,無青臭味為適度,即可起鍋。

揉捻殺青葉擹凉散熱後進行輕揉,與一般揉捻稍异,是揉搓和茶團旋轉相結合,操作輕巧,注意保毫,并結合解决做形,搓揉至條索卷曲,歷時约5~8分鐘,揉好的濕茶團,每團约50~500克。

初烘每焙籠可焙小茶團10~15個,將小茶團排列在焙籠中,温度100~110度,焙至五六成乾,以茶條不粘手時為適度。

復焙整形復焙剛開始時,温度掌握在50~60度,邊焙邊做形,使全部茶條卷曲似小猴。復焙温度不宜過高,以防止芽毫脱落,但也不宜過低,太低水分蒸發太慢,色澤悶黄不鮮,復焙到八九成乾時,火温降至40~50度,一直焙至足乾。最後經揀剔梗片,即可裝箱。

參考資料:http://www.hoodong.com/wiki/200000489745

白毛猴是什么茶?简介一下_百度知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a Guru 的頭像
Tea Guru

Cha Thé Tea

Tea Gur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